微信快约500一次_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款_100块钱附近人微信

承载城市梦想·建筑美好生活

人民网:隧道股份新技術打造“智慧城市”

2016-11

人民网上海11月17日电 (记者孙小静)去年,在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增加道路供给和控制机动车数量的传统策略效果欠佳,拥堵的困局该如何破解?大型城市相继发生暴雨内涝、管线泄漏事件,“马路拉链”现象成为痼疾,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乱局如何厘清?

在今天召开的“世界城市日”及“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系列活动——2016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国际大会上,隧道股份公布了一批智慧城市的前瞻技术和落地项目,将着力解决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城市病”,分享新技术、新模式以及“互联网+”等新产业,将给城市带来的新变化及新机遇。

上海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年内逐步上线 超载车辆无处可躲

一个在上海内环工作的白领,每周会收到APP推送,提前知道本周上班路线是否有施工计划﹔超载车辆凌晨违规驶上大桥,桥梁会自动感知微小受力变化自动报警并通知管养单位……这些看上去挺“科幻”的技术,正随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一步步走向现实。

今年年内,由隧道股份打造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在上海部分交通设施上“试运作”。这一系统把上海大量设施用“物联网”技术串联在一起,在不用新建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通过现有设施的智能化运作,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与便利。

据隧道股份地下设计总院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段创峰介绍,“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是集快速检测、GIS与BIM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和大数据挖掘于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作用涉及到城市交通的方方面面。单以高架桥梁监测为例,上海有上千公里的高架桥梁,传统人工养护管理模式不但工作量巨大,效率也较低。现在,隧道股份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高架和桥梁管理,通过在交通设施中植入带有信号发射功能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每一座设施的荷载和运作状况。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松江辰塔大桥试运作。大桥中植入了181个不同种类的传感设备——设置在塔顶的GPS测量站可以监测并预警桥梁的结构变形问题﹔设置在路面下的动态承重仪则可监控车辆荷载,准确判断超载车辆。这些微观监测的实时数据首先发送到技术人员的终端上,最终汇总到隧道股份“智能化运维平台”。数据不但为单个项目的运营养护提供依据,隧道股份还将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辅助相关政府决策机构在宏观层面分析、布局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

另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相关技术,也“跨界”应用在其他领域。在本轮上海交通大整治中,隧道股份“基于物联网的路网车辆状态监控系统”为交通部门提供了区域整治的决策依据﹔基于图像识别处理技术的停车监测系统,让车辆违停无处可躲……

目前,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相关功能??橐丫鸩缴舷摺N蠢矗孀鸥嘈滦思际跞谌胝辖闷教?,该平台还将引领城市交通设施管理全面进入更高一级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时代。

上海首批综合管廊示范项目明年竣工,“马路拉链”痼疾有望解决

当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满负荷”,在未来,体量巨大的地下空间有望成为上海布局智慧城市的重头戏。例如作为上海综合管廊首批三个示范项目之一的临港北岛西路综合管廊项目,不但将治好“马路拉链”等城市痼疾,还将通过“智能轨道机器人”,成为上海首个实现“智慧巡检”的管廊。

今天修了煤气管,明天又要补自来水管﹔上月刚排好电缆,下月又要铺通信光缆。马路如同“拉拉链”一样大修小补,让市民头痛不已。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上海临港新城规划了约8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其中,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设计、隧道股份路桥集团建造的临港北岛西路综合管廊工程率先开建,截至目前已完成90%的结构施工,将于明年6月竣工。

“临港综合管廊拥有高度集约化和运维智能化两大特点,长达数公里的管廊不但收纳了除雨水外的所有市政管线,还将采用巡检机器人、高精度探测仪等数字化设备提升后期运维效能,”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周良表示。

在集约化方面,临港北岛西路综合管廊集中收纳了电力、信息、给水、燃气、排水等各类城市“生命管线”,统一规划、统一排布、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马路“拉拉链”的问题。

在运维智能化方面,隧道股份为管廊开发了“无人巡检技术”,自动检测各种管道运作状况。在管廊顶部设有“轨道巡检机器人”,搭载多种精密传感器,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同时,为燃气管道量身定制燃气舱室,减轻工程施工及地质灾害对燃气管道的破坏,并安装燃气浓度探测仪,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燃气管道的泄漏、破损等情况。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副院长周良表示,上海是中国综合管廊发展的先驱,从建成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综合管廊工程——张杨路综合管廊,到建成今天的临港综合管廊。通过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平均能够为城市节省约60%的维护成本,平均每百公里管线仅需要不到10名技术人员进行保养。而未来,综合管廊+数字化管理+物联网技术,更将帮助运维人员方实现工作效率。

目前,隧道股份在上海、合肥、天津、厦门等13省18个城市正开展综合管廊的设计及建设工作,已建总线长达500多公里。在上海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过程中,隧道股份将把BIM等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管廊设计、施工、运维全寿命过程,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年内将全面实现“专家评测、大数据管理”

年初,上海公布了2016-2020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预计未来上海将建设216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全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800公里﹔数年内上海将建设100余个隧道区间,高峰期间约有近百台盾构机同时施工。

在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中心城区环境?;ひ蠹叩纳虾?。如何确保轨道交通整线的质量、安全、进度?如何管理数量庞大的建设团队?在今天召开的2016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国际大会上,隧道股份给出了答案。

“近期,由隧道股份为申通集团量身定制的‘上海轨道交通盾构管控平心’已上线试运营。年内将有望在上海全市所有地铁在建项目中实现智能化远程管控。”隧道股份产业运营部总经理王敬凡表示,上海轨道交通盾构管控中心上线后,上海全市的地铁隧道施工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历史和实时数据将实时汇集到中心。每一项地铁隧道工程,都将由申通集团、隧道股份及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24小时远程监控管理,及时诊断,给出专业建议及各类疑难解决方案。对于施工难度大、情况复杂的项目,还将重点关注。

“盾构管控中心的专家团队由业内顶尖的工程师和分析师组成,主要负责人员不但具备20年以上盾构隧道建造经验,同时也是上海本地轨道交通建造的‘老法师’。”王敬凡表示,盾构管控中心的专家不断向施工现场提供咨询建议,帮助现场人员全方位掌控工程风险,及时提供预警。只有利用好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多方的专家资源,才可能在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中实现整个轨交网络的把控和管理。

产业基金+众创空间,支持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新兴尖端产业发展

建设智能城市不但需要技术层面的进步,更需要整个行业发展模式转变。创新驱动离不开资金、资源的投入,但在基础设施建造、运维等专业领域,识别并推动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发展,始终是一道难解之题。

对此,隧道股份从资本支持、资源支持两个方面,助推优秀有潜力的企业发展。

在资本支持方面,隧道股份着力为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在高精尖的行业领域,由于金融行业和专业技术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企业市场主体明显感受到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隧道股份城建投资副总经理顾春华介绍说,在此背景下,由隧道股份、上海国际集团以及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联合打造的中国国内第一支专注于城市建设的产业基金——建元基金应运而生。建元基金将在城市基础设施相关领域寻找具有潜力的目标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开展包含天使、VC、PE、Pre-IPO、并购、定增等在内的各项业务,为不同阶段的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让创新的金融工具成为支持产业增效升级的助推力量。

“我们不仅仅是资金层面的投资合作,借助隧道股份对城市基础设施全产业链的把控,我们能结合不同城市和行业的痛点,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解决方案。如建元基金投资的首个公司‘米度测控’的测控技术,就可以直接用于隧道股份在杭州文一路隧道的‘智慧管养’项目,运用在城市建设的公路边坡、基坑监测、隧道桥梁变形监测等相关领域。” 顾春华表示,隧道股份能够为基金在产品、技术、客户等诸多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高精尖的技术行业与金融行业‘搭桥牵线’,让金融业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在资源支持方面,今年上半年隧道股份成立了集核心技术研发、开放式创新平台—STEC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将集建设与运营、创业项目培育孵化与投资以及学会等服务窗口于一体,围绕集团创新转型整体发展战略,聚集“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城市基础设施核心领域技术提升、新兴业务技术储备、混合所有制策划设计、创投项目孵化投资提供源动力。未来,股份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合作伙伴,都有可能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只要你有想法、有伙伴、有能力、有冲劲,就可能在隧道股份的支持下,利用隧道的集聚创业项目与创投机构,成为技术创新的“领头人”,或是创业公司的“老大”。